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分晓书屋 > 现代都市 > 三国之寰宇天下无删减+无广告

三国之寰宇天下无删减+无广告

九口三石 著

现代都市连载

“黄老将军,你去简单收拾一下,今日就随我去郡守府,以后你们父子就住在那里了。”韩宇笑完说到。“主公,这样似乎不妥吧?”黄忠答到。“黄老将军,恕我直言,这里条件过于简陋,不方便我黄叙兄弟调理身体。再者,黄老将军武功盖世箭法无双,韩宇学艺不精,正好向老将军学习请教。”韩宇解释到。黄忠当然知道韩宇主要还是为了黄叙,当下也不再推却,收拾去了,说是收拾,其实也没什么东西,也就几件换洗衣服,最重要的便是自己的大刀和铁胎弓了。回到府中,韩宇命人先去准备二间相邻的房间供黄忠父子二人居住,又让韩福给黄叙置办新衣新鞋。傍晚,一张调养身体表交到韩福手中,嘱咐韩福严格按照表格照料黄叙。上面制定了七日不重样的膳食表,多以蔬菜、水果、肉糜、蛋类为主,并每日饮红...

主角:韩宇甘宁   更新:2025-01-16 14:23: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韩宇甘宁的现代都市小说《三国之寰宇天下无删减+无广告》,由网络作家“九口三石”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黄老将军,你去简单收拾一下,今日就随我去郡守府,以后你们父子就住在那里了。”韩宇笑完说到。“主公,这样似乎不妥吧?”黄忠答到。“黄老将军,恕我直言,这里条件过于简陋,不方便我黄叙兄弟调理身体。再者,黄老将军武功盖世箭法无双,韩宇学艺不精,正好向老将军学习请教。”韩宇解释到。黄忠当然知道韩宇主要还是为了黄叙,当下也不再推却,收拾去了,说是收拾,其实也没什么东西,也就几件换洗衣服,最重要的便是自己的大刀和铁胎弓了。回到府中,韩宇命人先去准备二间相邻的房间供黄忠父子二人居住,又让韩福给黄叙置办新衣新鞋。傍晚,一张调养身体表交到韩福手中,嘱咐韩福严格按照表格照料黄叙。上面制定了七日不重样的膳食表,多以蔬菜、水果、肉糜、蛋类为主,并每日饮红...

《三国之寰宇天下无删减+无广告》精彩片段

“黄老将军,你去简单收拾一下,今日就随我去郡守府,以后你们父子就住在那里了。”韩宇笑完说到。
“主公,这样似乎不妥吧?”黄忠答到。
“黄老将军,恕我直言,这里条件过于简陋,不方便我黄叙兄弟调理身体。再者,黄老将军武功盖世箭法无双,韩宇学艺不精,正好向老将军学习请教。”韩宇解释到。
黄忠当然知道韩宇主要还是为了黄叙,当下也不再推却,收拾去了,说是收拾,其实也没什么东西,也就几件换洗衣服,最重要的便是自己的大刀和铁胎弓了。
回到府中,韩宇命人先去准备二间相邻的房间供黄忠父子二人居住,又让韩福给黄叙置办新衣新鞋。
傍晚,一张调养身体表交到韩福手中,嘱咐韩福严格按照表格照料黄叙。上面制定了七日不重样的膳食表,多以蔬菜、水果、肉糜、蛋类为主,并每日饮红糖姜茶;规定每日热水泡脚,三日一次热水泡澡;每日参加锻炼,逐日增加运动量,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黄忠看了热泪盈眶,大受感动,发誓日后定要竭尽全力报效韩宇。
这时,甘宁与韩浩联袂而来,甘宁神情愉悦,韩浩说已准备好五百石粮食,明日便着人送往鹿角。
韩浩告诉韩宇,兄长已和他说了昨晚之事,他也认为韩宇的分析十分有理,更高兴韩宇心怀大志,表示会对韩宇全力支持。
当晚,郡守府夜宴,热闹非凡。韩玄、韩宇、韩浩自不必说;庞统、甘宁、黄忠三人现都住在府内,自有出席;魏延是韩宇特意请来的,其中含义不必多说;另外还有杨龄,他久在军中,韩宇心想以后少不得有用他之处,故也请来拉拢一下。
第二天一早,韩宇先按以前军队的方式锻炼了身体,因为黄忠甘宁都是用刀高手,所以韩宇在他们俩的指导下练习了刀法,二人也不藏私,把各自的用刀心得教于韩宇,韩宇结合后世的博机技巧,按照人体力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努力创作一套适合自己的刀法。
早膳后,庞统来到说:“主公,欲成大事,一定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可如今城中只有二千人马,就算算上攸县之兵,也只五千之数,无论战力多强,兵力上过于单薄。我认为应该尽快招募新兵扩编军队,然后勤加训练,方能日后所用。”
韩宇、甘宁、黄忠三人听完都点头同意。韩宇说到:“招兵之事我会尽快下令,依师兄之见,目前应该招多少合适?”
庞统答到:“昨日杨将军说库中有弓三千余张,长枪万余,我建议先招八千人,三千弓箭兵,五千长枪兵,加上城中二千老兵,合一万之数,短期内有这一万人马应该足够。”
甘宁心直口快,近来与庞统愈来愈熟,开口说到:“库中既然有弓三千枪一万,为何不招一万三千人,加上二千老兵就有一万五千,岂不更好?”
黄忠听甘宁说完,觉得有理,毕竟对于兵马,为将者当然多多益善。
韩宇略一思索,已知其中原故,笑着对庞统说到:“师兄,你快解释给黄老将军和大哥听。”
庞统见状,料韩宇已知其中原委,心中暗赞这个师弟心思敏捷,开口说到:“荆南偏僻,人口不足,长沙虽是荆南大郡,但比之南郡、南阳等郡则差之远矣!人口不兴则耕之不广,耕之不广则收粮不多。虽然现在库中粮食颇多,实赖长沙这两年风调雨顺没有战乱之福。如果突然把兵马从二千扩充到一万五千,还要提供粮食给攸县,我怕等不到收新粮,库中粮食早难以为继了。我曾和韩长史商议,根据目前长沙郡的人口、耕种及收粮情况,一致认为只能招八千之数,再多恐怕就难以承受了。”
甘宁黄忠二人听了连连点头,身为将领,当然知道粮草的重要性,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如果没粮,再多的兵也没用。
“好,那就按师兄之言,先招兵八千,”然后转向黄忠说到:“我马上出告示下令招募新兵,由黄老将军负责,魏延将军副之。”
黄忠没想到这么快就有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欣然应到:“黄忠领命,必不辜负主公所托!”说完大步流星的离开。甘宁见了也回房换衣服去了。
韩宇见二人离开,问庞统:“师兄,你刚才说的非常对,但是以后肯定不只一万人马,那粮草方面你有什么办法?”
庞统听完沉默了一会,说到:“庞统所学,重军事而轻内政,可惜孔明不在,不然他定有解决之法。”
诸葛亮不来我也没办法啊!韩宇心中嘀咕然后问到:“师兄可有这方面的大才推荐于我?”
韩宇说完,庞统闭目思索,然后眼睛一亮说到:“怎忘了这二人!”
韩宇忙接到:“师兄快说!”
“其一,姓蒋名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少时好学,聪明过人,非百里之才。听说他主张安民为本,善于内治。其二,姓刘名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便知名,其人才智绝人,善于筹策。但为人清高,刘表曾多次征用推举,他均不应就。至今未曾听说二人出仕,目前应该还在零陵。”
历史上蒋琬与诸葛亮、费祎、董允合称“蜀汉四相”;刘巴为刘备解决了入蜀之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后任尚书令。
韩宇听庞统说出的居然是蒋琬刘巴二人,连忙说到:“师兄,如此大才,应该我亲自拜访,今日准备一下,叫上大哥,明日我们便出发零陵,请二位先生出仕。”

客船顺流而下,江水湍急,速度急快,不消半日,已至洞庭湖口,折而向南进入洞庭。水面豁然开阔,水流也平缓许多,正值冬季,刮着北风,船家升起船帆,不用划桨,速度倒也不慢。
约莫行了数九水路,韩宇等人正在舱内高谈阔论,船家慌忙来报,前面有战船驶来,不要是水匪才好。
众人鱼贯而出,来到船头甲板,船老大已命收起风帆,客船也已渐渐慢了下来。
韩宇向前望去,远处一艘大船迅速往自己这边驶来,两边众桨齐飞,上面站满士兵,都手持利刃,船身并无旗帜,不知何方神圣。
韩宇转头看向庞统,庞统知他问自己知不知道,面色凝重的摇了摇头。韩宇又转头看向甘宁,甘宁面色如常,说了一句:“贤弟莫要担心。”
韩宇见甘宁如此,放下心来,复又看那来船。此时来船已未划桨,船速也慢了下来。韩宇看那船舷有女墙,女墙上又有箭孔,猜测应是战船,不过此船的大小高度都比自己所乘的客船翻了一翻。
终于两船靠近,战船的操舟技术应该非常娴熟,韩宇所乘客船只是稍微一震,战船便已平稳的靠在客船左舷。
战船还未及停稳,船上便跳下一人,三两步便跑到甘宁面前,拱手喊了声大哥。
韩宇打量此人,面貌黝黑,五短身材,一身的腱子肉仿佛身上的衣服都快包裹不住,最让韩宇瞩目的是他额头至脸颊一条长约三寸的伤疤。
甘宁微微点头,然后面向战船,右手抬到韩宇身前,大声喝到:“主公在此,还不行礼!”
刀疤南及战船上众士兵微一错愕,不过马上便整齐划一的面对韩宇,然后单膝跪地,齐声喊到:“拜见主公。”
甘宁自与韩宇结拜后,甚少称韩宇为主公,今日却在自家手下面前介绍韩宇为主公,其意韩宇自然知晓,心中不胜感激,深深的看了甘宁一眼,朗声道:“不必多礼,都起来吧。”
“谢主公。”众人齐身而起,可见甘宁统兵有方。
甘宁接着说到:“主公,这是跟了我十几年的生死兄弟左穆,善于弓箭,水战技术更是一流,我被称为锦帆贼,有一半都是他的原因,哈哈。”
韩宇来到左穆身前,拍了拍他的右臂说到:“既是大哥的弟兄,以后也便是我韩宇的弟兄。”
甘宁也上前说到:“我们刚进洞庭,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到了?”
“甘平料大哥从襄阳回临湘,有很大机率会从洞庭湖过,因为前日没和大哥约好在湖中哪里相见,怕和大哥走叉了,所以特让我在附近日夜守候。”左穆答到。
“甘平等人现在何处?”甘宁又问。
“甘平率其他人现驻在湖南鹿角附近,该处扼守湘水水道,即便我这边和大哥没有遇上,到了那边总能和大哥相见。”左穆答到。
韩宇听完,暗赞这个甘平安排妥当,并马上决定前往鹿角。
船老大早就吓破了胆,死活不再前行,韩宇也不为难于他,结了船资,然后收拾行李转乘战船。只是两船高低相差甚大,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四人的马匹移上战船,然后调转方向,径直往鹿角而来。
及至鹿角,远远望见一座新建的简易水寨,内有五六艘与自己所乘一般大小的战船。号角声起,人头涌动,齐聚岸边。
韩宇刚踏上码头,甘宁大手一挥,全体将士又整齐的单膝跪地,口呼主公,其中并无半点嘈杂声音。
韩宇命众人起身。庞统见众军士个个虎背熊腰精神抖擞,也暗暗点头称赞不已。
来到寨中,甘平等头目参见过后,大帐之中已备好酒菜。韩宇早已饥肠辘辘,也不客气做作,放开肚子开怀大吃起来。如此作派,倒让甘宁军中自上而下,莫不对这位新主公顿生好感。
饭后,帐中只剩韩宇、庞统、甘宁、甘平、左穆五人安坐,韩福站在韩福身后。
韩宇问道:“大哥,现在军中情况如何?”
甘宁听了转头看了看甘平,甘平领会,答到:“主公,现军中除大哥左穆和我之外,共有八百一十六人,都是追随大哥多年,从巴蜀杀出来的老兵,只要主公一声令下,必当人人争先,奋勇杀敌。”
“好,甘将军,不知现在军中军械粮草等情况如何?”韩宇接着问到。
“军中兵器倒是充足,各人有长枪、短刀、弓箭不一,铁甲也有百余,只是离开襄阳匆忙,此地又筹粮不易,所以军中粮草已然不多。”甘平又回答到。
韩宇听完,看向庞统,问到:“师兄,你看接下来该如何?”
庞统听了想了想,说到:“主公(庞统见今日众人皆称韩宇为主公,所以也一定要叫主公,韩宇劝说不得,只能随他),庞统以为,尊父现虽为长沙太守,可你去了一趟襄阳就冒然带一支八百余人的军队回去,尊父恐一时难以接受;而且荆州水系众多,日后定要发展水军,此处正是良好所在,依统之见,不如我和甘宁将军先随主公回临湘,甘平左穆两位将军依旧统兵在此,待主公与尊父达成一致,便马上押送粮草来此,主公以为如何?”
韩宇听庞统说完,觉得他说的十分有理,便道:“大哥、师兄,你们明日就与我同回临湘,甘平左穆二位将军你们带领人马驻扎在此,扩建加固军营水寨,粮草方面我自会火速运来,莫要担心。”
韩宇说完,四人起身领命,然后各自安歇。
第二天,众人早早起床,用过早膳便登船返回临湘。甘平特意挑选了十二名身手敏捷的士兵同行,韩宇心想多些人手也好,便让他们换了寻常百姓衣服一同上路。
战船逆湘水而上,二天后来到了长沙郡治所临湘。韩宇心想终于来到了自己老爹的地盘,马上要见自己这个便宜老爹了,不知道两人相见会是怎么个情景?毕竟对于这位便宜老爹,自己即陌生又熟悉,但是不管怎么样,心中决定一定要说服他,让他成为自己最坚强的后盾。

从韩宇咏完《春望》的那一刻,刘琦就知道自己和韩宇完全没得比,而庞德公的评论则对今天的比试结果盖棺定论。虽然心中不甘,但事实摆在面前,只好故作大气的向韩宇表示祝贺并承认自己不及对方。
韩宇见状,也不好得胜不饶人,毕竟自己取笑人家在先,得胜又非真才实学,靠诗圣老人家打败对方也没什么可以自豪的,也连忙微笑还礼。倒是刘琮欣喜万分,拉着韩宇的手臂欢快的摇着。
庞德公见韩宇文采出众,气度不凡,而且胜而不骄,更难得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使自己深为欣赏。水镜先生和黄承彦等人也满面赞许之色。
而本来喜气洋洋的宴会气氛也被韩宇的这首《春望》破坏的荡然无存。刘表近来本就不喜刘琦,又见他比赛失利,让自己也脸上无光,心中不喜,借故身体不适回房去了。宴会也到此结束。
韩宇和刘琮并肩站在门边,等待里面宾客先行。庞德公来到韩宇面前,凝视了一眼韩宇,然后问道:“韩小友有闲可前来老朽居处,与我那些学生交流交流。”
韩宇心中大喜,这是庞德公对自己发出邀请了,忙道:“庞公莫要如此,直呼我名就可。待子修此间事了,就前往拜见庞公。”
庞德公点头一笑,携众人而去。
韩宇亦随韩嵩拜别离开。看到离别时小刘琮拉着自己久久不愿放手,韩宇难免也有点不舍。想到他后来虽然做了荆州之主,却被裹挟降了曹操,最后生死不明,不免心中一阵伤感,蓦然明白自己已经把他当作亲弟弟一般了。
来到韩嵩家中,韩嵩先询问了一些韩玄及长沙的近来情况,然后到后院拜见了叔母,谢绝了二人的留宿,与韩福一起回到客栈。
回到客栈,甘宁早已在房中。言及请辞,军中之人皆知刘表不喜甘宁,所以军中长官也不待见他,听说他要辞官而去,心中暗喜,虚伪的挽留了一下,未及半日就办好了离职手续,还任由甘宁本部人马一起离去。
甘宁本部有八百余人,如果都跟着自己在韩宇身边,目标太大,怕给韩宇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命族弟甘平先带众人坐自己的战船前往长沙,于洞庭湖附近等待,自己则回客栈等候韩宇。
韩宇听完大喜所望,要知这些人和甘宁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战斗力可想而知。
随及和甘宁提起庞德公相邀之事,二人皆认为此事宜早不宜迟,明日一早就前去拜见。当晚睡下不表。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位于城东南约三十里,峭壁苍翠,景色幽丽。相传汉光武帝与襄阳候习郁巡游苏岭山,梦见山神(两只梅花鹿),故命习郁立祠山上,刻二石鹿夹于道口。百姓称为鹿门庙,久之以庙名山,谓鹿门山。近年因庞德公隐居在此,渐成当世名人高士的隐居之地。
三人早早起床,用过早膳。店小二早牵来三匹好马,原来甘宁知韩宇坐船而来没有马匹,昨日就买了三匹好马备在客栈后院。韩宇暗赞这位大哥粗中有细,当下也不客气,上马向鹿门山出发。
韩宇现代虽然也骑过马,但远不算熟练,连韩福的骑术也比不上,更不用说甘宁这久经沙场的武将了。还好他有特种兵的底子,学习适应能力非常快,从一开始的生疏,不一会儿就骑得有模有样,看得甘宁暗暗称奇。
未及一个时辰,已到鹿门山下。眼前的鹿门山郁郁葱葱,山林尽绿,景色宜人。
遇人问了庞德公隐居之所,三人牵马而上。
庞德公居所位于半山腰上,此处土地平坦,甚为宽阔,一座不知几进的四合院矗立中间,周围竹林遍布,又有小溪穿流而过,甚是幽静,真不亏是一个隐居的好地方。
韩福上前敲门,一个小童出来询问,没有通报就领三人入内,直至学舍。韩宇心想应是庞德公已有交代,故不用通报。
韩宇怕人多唐突,让甘宁和韩福在廊下等候,自己一个人走了进去。到了里面才发现原来里面有六人,庞德公高坐堂上,旁边坐着黄承彦,下面四人年轻人面向自己站成了一排,韩宇边走边看,其中三人俱身长貌俊,气宇轩昂,只有边上那人身材矮小,相貌丑陋,韩宇心想此人必是庞统,不由和他对视了一眼,然后礼貌地微微一笑,然后来到庞德公及黄承彦前面行礼。
韩宇其实是猜其他三人是谁,而庞统的身形相貌最容易辩识,所以对庞统有所关注并报以微笑。可庞统却以为在四个人之中韩宇最看重自己,不由对韩宇心生好感。汉朝多以貌取人(时代背景就是如此,非贬意),以往若有陌生人来,因为庞统貌丑而其他人俊俏,所以多看重诸葛亮等人而轻看庞统。谁知今天的韩宇不一样,对自己点头微笑却对其他三人并无表示。
“子修,我刚刚还在和他们说到你,不想你今天就来了。来,我给你介绍,石韬石广元。”庞德公说。
最前面的石广元听庞德公说完向韩宇行礼,韩宇忙忙还礼。
庞德公见两人行礼完毕道:“孟建孟公威。”
站在石广元后面的孟公威也上前行礼,韩宇也忙还礼。
“诸葛亮,字孔明。”
听到庞德公说到诸葛亮的名字,韩宇身子一震,心想终于亲眼见到历史上智力天下第一的诸葛亮了,不由心潮澎湃的看向诸葛亮。不想诸葛亮也在打量这位气宇不凡的年轻人,两个人的眼神正好碰在一起,让诸葛亮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感觉他无法形容,有钦佩,有嫉妒,还有点想和韩宇一较长短的好胜心。
庞德公见两人都没反应,提醒道:“孔明,这位就是我刚才所念《春望》的做作者韩宇韩子修。”
两人闻言顿时双双回神行礼。
庞德公见两人行礼完毕,接着道:“家侄庞统庞士元。”
韩庞二人也互相行礼。
四人都介绍完,韩宇这才发现没有徐庶徐元直,暗叫可惜。不过眼前四位已经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卧龙凤雏天下闻名,诸葛亮庞统自不必多说,其余两位也是世之大才啊!
石韬石广元,颖川人,后来出仕于魏国,官拜典农校尉、郡守;孟建孟公威,汝南人,后来也出仕于魏国,更是官拜凉州刺史、征东将军。

“少爷,这次家主让小的跟随少爷来襄阳,贺刘州牧次子的弱冠礼,怕少爷一路上辛苦,所以从临湘出发就一路坐船,刚才及到襄阳渡口,小的拿着行李先下的船,听到声响回头才见少爷已掉入水中,还好岸边水浅,又有刚才那个壮士相助,少爷才没出什么大事。”韩福答到。
韩宇听完努力回忆,下船时,韩福在前先行,自己刚要走上跳板时,突然身子一麻,然后感觉有人推自己下水。入水后江水刺骨寒冷,自己却全身无力,眼前白茫茫一片,随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韩宇收起思绪,说道:“哦,既然有壮士搭救,理应前去答谢救命之恩。韩福,可知壮士现在哪里?”
“应该还在岸边。”韩福答到。
“快带我去。”韩宇忙道。
渡口边,青石上,锦衣男子面朝大江,远望东方。
韩宇望去,其人身高约一米八九,相貌堂堂,虎背熊腰,一身衣服都快包不住的肌肉让人感觉浑身都是力量。不由心想,如果是个武林高手,给自己做个保镖,该有多好。
“多谢恩公救命之恩!”韩宇上前行理道。
男子转身见是韩宇,收起满脸愁容,答曰:“举手之劳,不必多礼。”
“不知恩公尊姓大名,小生必当铭记在心。”韩宇问道。
甘宁略一迟疑,说道:“某叫甘宁,不知小哥如何称呼?”
甘宁!韩宇听到心头一震。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据记载甘宁出身巴郡当地土豪,家境富裕。早年在益州刘璋治下为官,后在刘阖的策反下,与沈弥、娄发等人起兵反叛刘璋。后兵败依附荆州刘表,不得重用,再投江东孙权,有勇有谋,立下不世功业。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据闻此人武艺高强,仗义疏财,颇有侠义之风,被后世评为三国二十四名将。眼下在这里见到他,可知尚在刘表帐下,而且观他刚才愁容满面,应该是不受重用,抑郁烦忧吧。
想到这里,韩宇内心狂喜,没想到来到大汉第一天,就碰到了这个绝世猛将,快速决定一定要好好结识,最好是可以留在身边,为我所用。
“原来是兴霸兄,兄之威名,如雷贯耳,今有缘有见,深感荣幸。小弟韩宇,字子修,长沙郡人氏。”
甘宁见韩宇沉默良久,又见韩宇道出自己的表字,知道韩宇已知自己身份,坦然一笑,说:“韩兄弟谬赞了,什么威名,我等粗鄙之人,有背主之名而已。”
“兴霸兄轻财重士、侠义豪杰,小弟深感敬佩。而且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前之事,兄长不必挂怀。兄若不弃,可否前往舱中一聚?”韩宇问道。
甘宁闻之,看着眼前的韩宇比较合眼缘,心想现在左右无事,不由缓缓点了点头。
韩宇大喜,忙转身向喊道:“韩福,快准备酒菜,答谢甘兄的救命之恩。”
船舱内,韩宇与甘宁二人对席而坐。酒过三巡,韩宇说道:“今幸得甘兄施以援手,不然小弟恐怕已成水中之鬼了。只是天寒地冻,甘兄却孤身一人来此渡口,所为何事?”
甘宁听完答道:“韩兄弟福泽深厚,自会逢凶化吉。只是我观你身强力壮,也不似不识水性之人,为何落水后竟一沉不起?甚为奇怪。”
见韩宇没有搭话,继续说:“不过天冷水寒,一时手脚不便也尚未可知。”
韩宇刚才也已有所怀疑,又听甘宁提起,更对自己落水之事感到疑惑,只是现在甘宁猜测可能和江水寒冷有关,自己也不想过多谈论,便只点了点头,算作回应。
甘宁抬手喝了一杯酒,接着说道:“我自益州兵败而来此地,已十余载。本想刘荆州雄杰,八俊之一,当年一马入荆州可谓意气风发;且荆州富庶,兵马强盛,当可大展鸿图,成就大事。谁知刘表无他远志,好谋无决,实非霸王之才。甘宁反叛之身,不受其喜,若不是怕世人评其没有容人之量,恐不愿留我多时矣。”说到这里,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酒。
“如今刘景升迟暮,身体衰弱,必不久于人世。然我观其二子,长子平庸,次子尚幼,且俱非能守疆拓土之主。听闻江东孙权,雄才大略,招贤纳士,我有意投之。但是孙权麾下良将众多,我前又杀他爱将凌操,冒然去投,恐不相容。故心生忧虑,来此江边徘徊。哎!”甘宁叹了口气,然后拿起酒杯一干而净。
韩宇听完,心想还好还好,再晚一点估计甘宁就前往江东投奔孙权去了,和自己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接口答道:“甘兄分析言之有理,但是我观孙权,现虽占有江东,实赖父兄之余烈,能守住江东已然了不得,要想逐鹿中原却是痴心妄想。”
“哦,”甘宁被他勾起兴致,忙问道:“贤弟快说,这是为何?”
韩宇瞟了一眼甘宁,然后拿起酒壶给甘宁倒了一杯酒,说:“曹操,世之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坐拥中原,兵精将广;现又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指日可待。南方虽有刘备、刘璋、孙权、张鲁之辈,我观皆不是其对手!恕小弟言语冒犯,请问甘兄,汝留荆州还是前往江东,岂有异乎?”
甘宁听完,喃喃说道:“想不到我甘宁自诩英雄了得,可怜竟找不到地方让我一展报负。”说完又闷了一杯。
韩宇见时机已到,忙说:“以兄之本领性情,当不屑于坐享其成投奔曹操。只是不知甘兄有没有胆量搏一搏?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直至割据一方,一统天下。”
听完,甘宁两眼冒着精光,急切的问道:“如何搏之?”
韩宇稍微组织了一下思绪道:“吾父韩玄,现为长沙太守,爱民如子,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不管了,先忽悠了再说)。目下虽兵少将寡,但只要有雄心壮志,励精图治,何愁大事不成?刚才甘兄已说,州牧刘表,命不久也。刘表一死,兄弟相争,荆州必起风波,直至兵戎相见,再起战火。到那时,先取荆南四郡以为根本,待二子两败俱伤,我等提兵北上,全取荆州。然后厉兵秣马,西入巴蜀,东出吴越,北上中原,一统天下。试问甘兄,我之筹划,可能成否?”
甘宁越听越惊,呼吸急促的看着眼前这位今天才第一次相见的男子,韩宇的凌云壮志宏伟雄图已经深深地打动了自己体内那久久盼望建功立业的一腔热血。
韩宇长身而起,接着道:“然小弟虽有大展宏图之志、运筹帷幄之机,却无冲锋陷阵之能。甘兄当世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不知兄长看不看得起小弟,助我一臂之力,成就不世功业?”说完双手抱拳,深深一躬。
甘宁听时,早起心潮澎湃豪情万丈,见韩宇这般,忙单膝跪地回道:“甘宁愿出生入死,助韩兄成就大事。”
韩宇大喜,赶忙扶起甘宁,同时心头一转,古人重义,何不效仿桃园结义!便对甘宁说:“如蒙不弃,韩宇愿与甘兄结为异姓兄弟,从此生死与共,永不相离,不知甘兄意下如何?”
甘宁大喜,自然同意。
说拜便拜,二人也不管什么繁文缛节,跪下对拜了三个响头,便算礼成,结为异姓兄弟了。甘宁年长,自为大哥。
韩宇有此大哥,心想自己的第一个武将有了,心中高兴,信心大增,不由酒兴大起,和甘宁连连举杯,最后两人都酩酊大醉,席地而眠。

各人一一落座。庞德公开口说道:“子修昨日所作《春望》,情真意切,足见你忧国忧民之心。如今汉室衰微,诸侯混战,荼毒生灵,不知子修对此有何看法?”
韩宇听完,心想庞德公一开口就在考验自己了嘛,想了想道:“自高祖斩蛇起义而立大汉,有文景之昌盛,让百姓安居乐业;有汉武之强盛,让外邦蛮夷臣服;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壮我心怀。可如今的大汉,君已不君,臣已不臣,百姓食不饱腹,流连失所;而各路诸侯只为一己之私,不问百姓疾苦,连年杀阀,我心甚悲。”
韩宇说完,孟公威马上道:“韩兄言则言矣,只是抒发了感慨,不知韩兄对如今这天下大势,有何看法?”
韩宇听完环顾众人,最后目光停在诸葛亮身上说:“韩宇不才,不敢妄言天下大势,不如请孔明兄赐教。”
诸葛亮微微一愣,没想到韩宇会把问题踢给自己,但诸葛亮胸有成竹,略一思索答道:“汉室衰弱,曹操则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中原,今又收河北之地,大汉一十三州,其已独占八州,势力最盛。且曹操枭雄,虽名汉相,实则汉贼,久必簒汉自立;又闻曹操残暴,屠徐州之事可见一斑。所以亮以为应该趁现在还有机会,会盟各路诸侯,行仿讨伐董卓之举,迟则汉室不保,百姓生灵涂炭。”说完看向韩宇。
韩宇听完微微点头。孟公威接口又说:“孔明此言差矣!曹丞相救驾洛阳,奉天子于许昌,真乃汉臣之表率也!后奉旨讨伐大逆之贼袁术、董卓余孽吕布,功劳有目公睹。可袁绍四世三公,久食汉禄,本应效忠朝庭;不想却效仿其弟,私刻玉玺,起兵作乱,行天下之大不违。先如今曹丞相已剿灭袁绍,肃清河北,使北方各州免于战火,百姓可以休养生息,功莫大焉!所以我认为其余诸侯应当束戈卷甲,归顺朝庭,则天下太平、汉室可兴矣!”
“那谁能保证曹操不是下一个王莽?”一直未曾开口的庞统突然问了一句。
“这......”孟公威一时语塞。众人都沉默不言。
诸葛亮这时看向韩宇,问到:“不知道韩兄怎么想的?”
韩宇看着诸葛亮,沉声说道:“弟闻孔明兄常自比管仲、乐毅,想必孔明兄的报负是做一名辅君良臣,是与不是?”
诸葛亮听完微微点了点头。
韩宇接着说下去:“先汉兴则民心齐,后汉颓则黄巾出,诛黄巾则诸侯起,可纵观天下诸侯,诚无人出曹公之右也。”说完,韩宇环顾众人脸色。
孟公威以为韩宇之意与己相同,不由面露喜色;诸葛亮其实认同韩宇所说,故面流忧虑之色;黄承彦与石广元则低头沉思;庞德公却神情自若的喝起茶来;只有那庞统睁着那双聚光的小眼睛,异样期待的望着韩宇,好像非常相信韩宇定会说出不一样的意见来。
韩宇把众人的反应一一看在眼里,然后接着说道:“刚才士元兄提问谁能保证曹操不是下一个王莽?我猜想大家都认同曹操若学王莽则大汉亡矣,若学周公则汉室可救,关键是曹操怎么选择,是与不是?”
众人听完,包括庞德公庞统都纷纷点头。
“我却不这样认为!”韩宇说道。
此话一出,在场之人无不惊讶,纷纷抬头看向韩宇,连一直神情自若的庞德公也不例外。
韩宇见状,缓缓起身道:“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道理谁都懂,可谁又真正做到了?曹操若做王莽,后果自不必说;曹操若学周公,汉室或可再兴、强如汉武,但是各位觉得一个可以为一己私仇对徐州百姓大肆屠杀之人能做到以民为本吗?”
大家听完,觉得韩宇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按韩宇所说好像做什么都不一定是对的,不由都低头沉思起来。
“亮思得一人,可谓英雄,且仁德之名布于天下,如果助他诛了曹操,由他佐领朝庭,则汉室可兴也。”
韩宇听完心里咯噔一下,猜想诸葛亮说的肯定是刘备,难道诸葛亮从一开始就看好刘备,所以后来才答应去辅佐刘备的吗?
“是谁?”庞统急切地问道。其余众人也都竖起耳朵想听诸葛亮所说为何人。
诸葛亮缓缓说道:“皇叔刘备刘玄德。”
众人听完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只有庞统好像感觉不以为然。
韩宇心想:刘备仁义之名天下闻之,曹操又说过“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所以众人的反应在韩宇看来非常正常,只是不是庞统这是什么意思?暂且不管庞统,诸葛亮有这种想法可不行,不然自己刚才说了这么多,最后给刘备作嫁衣了就得不偿失了!
随即开口道:“都说皇叔刘备乃天下英雄仁义之主,韩宇却不这样认为,原因有三:”当年陶谦欲托徐州于刘备,成大事者理应当仁不让,救徐州百姓于水火,他却顾及私名连番推辞,毫无英雄气概,此为一也;后掌徐州,兵马强盛钱丰粮足,虽不及曹操袁术,但也不容小觑,他却连战连败,丢失徐州,毫无军事才能,此为二也;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却无真凭实据,后帝既称皇叔,姑且信其为真,但刘备此人野心极大,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等诸候,却从不以下属自处,若有利弊,便弃之如履,另寻他处以主居之,所以我认为刘备虽有仁德之名,其实是一个沽名钓誉不忠不义的伪君子。”
“言之有理,韩兄所说正是庞统所想。”庞统大声接到。
诸葛亮听完欲给刘备争辩,见其他人都赞同的连连点头,只好作罢,说道:“愿听子修兄指教。”
韩宇见局面已经铺垫到这里,应该上压轴戏了。慢慢来到中间,用那充满磁性的嗓音低沉的说道:“韩宇一生之愿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