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场里的土地有大半都是种的大豆,极少的一部分种的是玉米。
而且孟予安特地找了村里人打听过,近些年来,一直都是这样种的。
这样种的话会使土地的肥力下降,大豆重茬、迎茬,从而使大豆产量下降。
根据大姐大教给她的知识,这边其实更适合搞固定轮作种植。
“初步的想法是玉米-大豆-小麦、或者玉米-大豆-马铃薯为主体的轮作方式。”
虽然说以他们夫妻的人口量来算,大队上顶多给他俩分个2-3亩地,但对于孟予安来说,足够了。
就算给太多地,她也种不完。
但据她所知,这个农场是会根据各家各户的年度收益来选出次年种植方案的。
如果她能以拿这两亩地做出一个示范,证明这样种能使土地收益最大化,那她就能在这个农场有一定的话语权。
到时候,她就能以知识入股,和农场合作共赢。
当然,这些放在现在,只能想想。
如果她没办法用自己的土地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自然也会受到大队的鄙夷,更有可能把土地收回。
大队之所以愿意让知青们享受和村民同等的待遇,除了地多没人种以外,更多的怕是在考验试探。
她就不信,上面没给农场定KPI。
沈书黎看孟予安已经考虑到这一步了,俨然不是随便拿地来玩儿的那种愣头青,便支持道,“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他真同意了,孟予安心里又有些打鼓了,仿佛不太相信似的,再次确认,“你确定?”
“你就不怕颗粒无收?”甚至还得倒贴农场钱?
沈书黎极为认真的看向她,“你会吗?”
孟予安摇摇头。
“那不就行了。”沈书黎道。
“再说这又不是你一个人的家。”
就算不成,不还有他呢?
还能饿着她不成?
既然二人已经达成一致,孟予安立刻就站起身子,“那我现在就去大队上报名。”
早点把地分了,还能在过年前把地整出来。
没多大会儿的功夫,孟予安就已经走到了章强家门口。
和她想象的这儿会有大把知青排长队报名不同,门口除了她,几乎再没别人。
章强大老远的就看见了一个黑影,等黑影凑近一看,是孟予安,连忙热情的招待,“予安啊,来来来。”
“说吧,想要哪个单位的推荐信?”
就凭着还回来的自行车链子已经被修好了这件事来说,章强已经对孟予安夫妇留下了一个极好的印象。
要搁村里的人借,八成还车的时候还得抱怨几句,这车怎么这么难用,老掉链子,耽误事儿!
倒是没想到,这沈书黎不声不响的,居然闷声把这车修好了。
在章强看来,这俩人肯定是有学历的文化人!
反正这推荐信给谁写不是写呢,他也乐得行二人一个方便。
眼瞅着章强都拿出介绍信,拿起钢笔准备往上写名字了,孟予安匆忙道,“哥,我没想进单位。”
章强下意识的把刚拔开的钢笔合上,顿了顿,才道,“你要挣工分?”
不应该啊,这两个人不管是穿着打扮、还是谈吐举止,都不像没读过书的啊!
“妹子啊,听哥一句劝,去单位上班可比在地里刨食儿轻松多了!”
好的单位自然是冬暖夏凉的。
就算差一点儿的单位,逢年过节的也会发点儿节礼的。
哪个不比看天过日子种地强?
孟予安脸色一正,眼神真挚且热切,丝毫不带动摇的,“哥,我想报名承包土地。”